当前位置: 首页>>青年风采>>青年风采>>正文

红色土地上的青春答卷:“语光同行” 实践团冀晋陕振兴纪实

2025-09-11  点击:[]

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基层治理与发展中的筑基作用,推动红色基因传承、厚植青年爱国情怀,2025 年暑期,我院 “语光同行”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河北邯郸、山西晋中与陕西延安三地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创新构建 “推普 +” 多维实践体系,深入乡村、校园与红色圣地:以标准普通话为沟通纽带,打破地域隔阂、畅通信息流转;以科技赋能与文化浸润为双翼,激活乡村发展活力;以红色教育为精神内核,筑牢青年理想信念。这既是实践团将青春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更持续为老区发展注入着奔涌不息的青春动能。



推普进校园,科技非遗添活力








实践团走进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又上小学,带着前期精心打磨的推普系列课程库,开启了生动有趣的 “普通话小课堂”。词语接龙时的思维碰撞、读音辨析时的专注较真、经典诵读时的朗朗声韵,一系列互动游戏与趣味教学形式,像磁石般吸引着孩子们,让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在课堂上悄然升腾。规范的发音、生动的表达,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浸润童心,在潜移默化中播下语言的种子。团队创新采用 “推普 + 技能”模式,为孩子们带来普通话学习与科技体验的双重惊喜。当 VR 设备启动,孩子们仿佛瞬间“穿越”到长征路上:皑皑雪山的凛冽、茫茫草地的泥泞,那些曾经只在课本里读到的壮烈与艰辛,此刻化作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,惊叹声里藏着对历史的全新认知,普通话解说则成为串联起这段红色记忆的清晰脉络。与此同时,实践团还将普通话推广与非遗文化传承巧妙融合。在手工课堂上,孩子们跟着队员们用标准普通话交流技法,看巧手翻飞间,古老技艺在童趣中焕发新生,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在指尖与话语间悄然共鸣,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沟通的工具,更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文化纽带。


追寻红色足迹,赓续精神血脉






实践团循着红色足迹,先后走进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、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旧址及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,开展 “推普 + 思政”主题实践活动。在泛黄的文献、锈迹斑斑的武器等珍贵文物前,在定格着烽火瞬间的历史图片旁,实践团驻足凝视、静静观摩,在沉浸式回望中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,深切感悟 “不怕困难、不怕牺牲,勇于担当、勇于胜利”的一二九师精神,以及八路军将士们浴血奋战、艰苦奋斗的革命豪情。红色薪火在延安的土地上炽热燃烧。实践团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、延安革命纪念馆与杨家岭革命旧址,在开垦的农具、简朴的窑洞间沉浸式触摸历史,深刻体悟南泥湾精神中 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内核,以及延安精神里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”的精髓,近距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在绝境中坚守信仰、于艰难困苦中孕育革命胜利的赤子之心。此次实践中,团队将推广普通话与助力红色文化传承、赋能当地文化产业振兴紧密结合,主动化身红色故事的传播者。在纪念馆内,队员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录制讲解视频,以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革命先辈的峥嵘往事 —— 从太行山上的伏击战到南泥湾的开荒垦田,从窑洞里的灯光到土炕上的彻夜谋划,让沉睡的历史在鲜活的讲述中 “活” 起来。这不仅让普通话成为串联红色记忆的纽带,更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坚实桥梁,让革命故事跨越地域与语言的界限,直抵人心。


深入乡村调研,问需推普实效







实践团循着 “推普 + 振兴” 的核心议题,深入河北邯郸涉县王堡村、天铁社区及陕西延安乡村等地开展调研。团队通过多层次、多形式的走访互动,在村委会与基层干部开展座谈,深入交流政策落地细节;走进村民家中促膝访谈,倾听群众真实心声;同时辅以问卷调研等方式,系统梳理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、普通话普及水平,以及村民在语言学习上的具体需求。调研过程中,团队重点聚焦普通话在乡村产业升级、文旅服务提质、教育资源普惠等领域面临的现实瓶颈与发展机遇,累计收集到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。经过在冀晋陕三地的扎实走访,实践团深刻认识到: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不仅是打破地域沟通壁垒、畅通信息交互渠道的基础工程,更是提升村民就业创业竞争力、激活乡村文旅活力的关键抓手。


深化校地合作,共育时代新人




为深化实践成果、构建长效机制,实践团着力推动“推普 + 共建” 模式落地生根。实践期间,学院与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正式签约共建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与涉县王堡村挂牌成立 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。这些基地的建立,既是为学院青年搭建的稳定红色课堂与实践舞台 —— 让红色教育有了鲜活载体,让社会实践有了深耕土壤;更是为革命老区引入了高校的智力活水与人才动能。通过校地协同发力,在共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,架起一座双向赋能、持续生长的坚实桥梁。

当推普的星火点亮乡村课堂,当青春的足音叩响红色圣地,当调研的笔触深入振兴一线,当共建的根基深植合作土壤—— “语光同行”的冀晋陕之旅,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,更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。语言如炬,终将穿透乡野的晨雾,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;青春似火,必能在广袤乡土燃起燎原之势,熔铸出最绚丽的振兴图景。从河北邯郸的街巷院落,到山西晋中的黄土塬上,再到陕西延安的沟壑间,这首以推普为弦、以振兴为韵的青春之歌,正以愈发昂扬的旋律,在三秦大地与燕赵故园间久久回荡。


下一条:教师节,送您一朵小红花

关闭